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回村”这一年|年终总结

小小small 小小探索生活
2024-08-23

任何人都不要轻信别人说的话

(包括我的话)

直到你自己有切身体验

真实的感受


——鲁道夫 斯坦纳


2022年结束之际,借着年终总结,回望我离开城市成为一个生活探索者的第一年,希望在记录输出中获得更多思考。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社会、经济局面,在不确定的年代我们也在探索一条不确定的道路,我们作为一个微小的个体经历分享,希望能带来一些思考。一起共勉、一同前进。


 简短背景故事:



2021年我从互联网公司辞职,计划和大强回到北方,开始探索一条和以往全新而又不确定的小众生活之路。带着期待,带着向前辈取经、学习的想法,也带着一些忐忑,我和大强开启了180天的自驾探访乡村的之旅。我们一路探访了全国各地几十位返乡的青年和他们的社区。我们深入他们的生活,和他们一起劳作、生活、聊天,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我们看到不同背景的人在乡村实践,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遇到的问题。带着这一路收获故事和力量,还有大家实践经验,我们于2022年初结束了探访回到了北方老家。


我们故事详见以下文章和文章后面系列连接
自驾180天探访乡村和返乡青年
我在村里度蜜月——新婚夫妇的西南乡村蜜月旅行



 回望2022年初愿景:
在乡村可持续生活如何开始?我们最初的想象是怎样的?我们在2022年初有着以下的想象和期待。

马克和娇娇劈柴烤面包
2022年初愿景

在北京周边生态环境良好的一个乡村,一个有新老村民的社区,而我们有一个老院子、有一些土地。我们在乡村用双手创造生活,在乡村生活里吃穿日用、房子、庭院等尽可能都是永续生活方式,顺应天地自然而生活

 Nature



这一年我们做了什么?


 北京周边有趣的人和社区探访 

因为对于社区的期待,我们3月1号开始探访北京周边的有趣的人和社区。我们探访了青山在社区、凤凰公社、小毛驴市民农园、上苑艺术村、辛庄村、同心公社、燕山学堂等社区或农场。这些地方或人都是和我们理念接近,但是大部分地方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区域或接近市区,比较饱和,定居成本也比较高又或者村庄比较小,接近市区乡村各种限制的政策也比较多,存在更多风险,又或者乡村太小,很难找到合适的院子。


点击图片可查看探访详情

在北京周边探访中我们看见疫情,大环境下机构和个人变化与调整,看见各种不同方向的探索实践,遇见很多有趣的人,看到不同人丰富的一面。看到在现在复杂大环境下,每个个体坚定的意志和闪闪发光一面。我们也意识到北京周边落地会因为政策、环境等影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而且有社区的地方成本相对也比较高。政策风险是现在土地政策并没有成熟,没有对城市市民下乡的政策。加之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政策上更严格,更多不确定性。

4月中下旬我们拜访了燕山学堂,因为这里自然环境,社区等都非常符合我们需求,我们决定先生活下来,慢慢找房子。



 乡村生活初探索 

去乡村生活是一条缓而慢的路,如何开始如何落地,在生活里寻找。
在燕山学堂,我们从4月底开始生活下来。燕山学堂是一个乡土自然教育机构,因为学堂的简朴、可持续生活理念和我们不谋而合,我们最初作为志愿者生活在这里,我们一起协作学堂五一的儿童单飞营、成人简朴生活营,我们也开始在门口菜地里开始实践基础蔬菜种植,后来还领了学堂几分地,有了地和这里有更深的连接,我们自然而然从志愿者开始和学堂以大强的设计技能换物,让我们在北京郊区的村庄生活了半年。

我们在学堂一起砌堆肥池

大强付出时间和设计技能,把上基地的规划设计作为礼物回馈学堂。学堂则接纳我们,让我们有机会在乡村探索生活,融入学堂这个社区里生活。我们能在学堂生活这么久。一方面是礼物经济,让我们可以不需要花费金钱换取我们想要的生活,同时在社区生活中,我们和大家相处里也互相了解,互相支持。在这里生活时间越长,我们越也看到社区的重要性,自然生活重要性。而未来生活里我们所需要的或许也不一定通过金钱购买,我们可以通过互换,彼此支持,获得个人和孩子所需成长环境和氛围。这些是我们把社区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原因。

以物易物是我们当时双方都很认可的方式,在今年东亚地球村民活动中我了解到礼物经济、社区货币等,后知后觉的发现我们其实已经在实践,这是我们双方收到的礼物,或许也是社区货币隐藏的一种方式。
不以金钱作为交易目的,在礼物交换过程,形成情感纽带,人和人之间关系更加紧密,我和社区之间也更多交流、互相流动。什么是礼物经济?
而东亚地球村民佐佐木老师这次分享关于经济和“钱”的定位也让看到了我们身边其实一直存在经济形式,也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在乡村、在社区、很多东西不一定要通过金钱才能得到,我们太习惯城市里用金钱解决一切问题,所以对金钱依赖越来越强,而其实很多需求不一定通过金钱满足的,还有更多方式可以去获得。



 社区生活 

回顾这几个月的生活,我脑海留下的都是和学堂小伙伴生活在一起的各种场景。

带着自制的包子上山干活

  • 一起在山上种地、在田间地头里交流农耕、乡土文化、生活、教育等。
  • 一起散步、一起采摘应季食物、一起制作各自应季的美食,5月槐花(槐花饼、槐花饺子),6月的杏(杏酱),9月的玉米,10月的板栗、红薯等。


  • 一起组织社区的第一会议,一起畅想社区生活
  • 一起和村里的大妈学习传统的米醋制作
  • 一起带自然教育活动,从野外生存营到木屋营,一起为每次活动复盘总结
  • 一起和村委讨论乡村的发展,一起畅想未来乡村。
  • 一起思考、交流 生活和工作结合和发展的想法等


一起散步、爬山

在和大家相处里,我们更深入了解每个人的生命故事,也常常被他们现在状态、为人处事里从每个人身上看到不同点,欣赏、获得不同启发,彼此交流、彼此滋养。更重要也看到一个有新老村民,有老人、有孩子、有青年人社区的样子,人和人之间的友爱、互助、真诚在真实的生活流动着。也是这段生活让我们对社区有更多理解,更加能从实际中看到社区重要性,然而也没有完美的社区,一方面在燕山学堂所在乡村并没有什么闲置房屋,限制了它的发展空间,我们也没能找到地方安定。二是这还是一个刚开始的社区,更多还是学堂内部的,如何组织,社区如何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慢慢成长的。



 自然生活 ‍

曾经在沃土小郝一篇文章看到乡村有四种价值——生产、生活、生态、生命。我们在乡村生活的初步的探索和尝试中,感受着这些交织而丰富的自然生活。

大强在地里看着发芽的花生

在回归乡村,开始和土地打交道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和不同植物、生命遇见的奇妙的感受,种地似乎也在养孩子,关注土地里植物生命的每个变化过程,为他们忧喜、也常常被他们生命力所惊叹,也在土地里真实感受到农业是与生命相连的工作。

我们门口的菜地

在这几个月生活里我慢慢找到自然生活的节奏,找到童年和大自然一起生活的感受。每天开始早起早睡,日子简单而自然。我时常在日常细节中想起那些遥远而熟悉的气味和在自然的感受。我有时候也会想这样生活是你想要的吗?不用上班,不用打卡 收入不稳定,日子简单而清闲。当真实在山里生活,每天和太阳一同醒来,农耕、劳作等生活的日常里我时常在自然生活场景所触动着,觉知此时此刻宁静与喜悦。


一切有这么美好吗?我们理想中也是希望每天2-3小时劳作时间,然而农业按时令的工作,农忙时候或许连续几天都在劳作,在今年5、6月我们共同种了2000颗茶菊、还要种黄豆、花生、红薯等,每天白天都在地里劳作。有一天傍晚从地里回来,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深深感受到在乡村的沉重。土地是沉重的、农村是沉重的、这种沉重是你在地里干活,干到腰酸背痛脚板底抬不起来的沉重、这种沉重是你在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沉重。这种沉重也是长期以来农民、农村在社会上无论是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社会福利都处于低处,这种沉重是你看到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少人种地却又充满无奈,这也是青年人逃离乡村的原因。‍‍‍‍‍‍

生态修复协会送了2000颗茶菊


感受到沉重的背后却又是心安的,让人踏实又有期待的。你知道你对土地和植物的悉心照顾,他们在静静成长和变化着,未来回报你花朵和果实。

我们经历了丰收的喜悦,却也经历了满怀期待后颗粒无收的无奈。在真实的农耕劳作中,我们看到了农业的不易和复杂性,也更加认识到我们无法成为一个专业的生态农友,无法依靠土地完全养活自己,而是把农耕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理想中实现四分之一农耕生活,四分之三X生活。



 生活里的工作‍

探索一条具备生态可持续性与心灵满足感的生活之道,我们不仅仅为金钱而工作,工作不仅是工作,它和我们生活是一体的,这是我们去乡村生活想要探索的一条道路。

木屋营的模型


自然活动实践
我们在学堂生活的这段时间作为项目人员一起共创了几个自然教育活动,一方面和自己所擅长的部分结合,也从理论到实践,自然教育实践活动中对自然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育也有更多思考。

大强带领的木屋营,协作孩子们动手搭建木屋


简朴生活营核桃树下的故事

我和大强也策划过几个体验活动,这些活动里我们和参与者一起行动和经历,和真实生活连接、和自然连接、和人连接。找回更多的感受,在互相流动中,我感受到彼此打开和滋养,同时也找到我存在的价值感。我希望能协助更多发起人和参与者,连接他人让能量互相流动起来。

山居静心营-静心茶‍‍‍‍‍

这一年在和不同小伙伴碰撞也有策划共创的活动,有的因为疫情推迟,最后没有落地,也有的是还没具体到落地方案在我们游牧过程中一直被搁置,大环境一方面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而我们未安定的状态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安顿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坝上草原自然活动‍‍‍‍‍


线上活动发布
在探索中,我也尝试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做一些线上的尝试。主要是做了北京每周自然生活活动发布和乡村招募发布


会选择这两个,是出于我个人价值倾向,在“游牧式”的生活中,我时间相对自由,希望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两个事情,在最初都是凭着我自己热情而发起,也没想清楚商业模式,只是凭着自我感觉有人需求,我又有空就去做。在疫情一波波中、又遇到突然开放,很多活动都暂停了,我也忙于自己也在人生大事中安顿自我,最后都在暂停更新状态。



在很多朋友反馈里,我看到一些它存在的意义。明年我也可以想象我的状态更多还是在生活里,在如何做好一个妈妈角色中,但是这些的探索是我个人价值的延伸,我期待着还能继续下去。如果有朋友也认可和感兴趣一起共创,欢迎联系我呀。


自由撰稿人


今年还有一个探索是我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开始为一些杂志供稿,主要是旅游类的,在每次的文章中也是我自己回顾和梳理过程,我喜欢过程中我通过书籍或论文开始更多去了解背后更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我们的故事


 春耕、夏长、秋收、冬藏 
在第一年里,当生活回归到生活,我们好像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做到,定居地方未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未有序展开,更多是在生活状态里做了一些探索。回想这一年好像这样的探索让我们也开始接近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的节奏-春耕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在为未来计划落地而游走,探访后深耕于燕山学堂开始种地。
夏天随着植物生长,我们也在慢慢探索落地一些实践中慢慢成长着。
秋天收获果实,我们也完成人生中的大事-婚礼和孕育,也进入了一个生命新的阶段。



冬天、在11月后身处北方的我们进入冬藏的生活状态,一日三餐、读书、对话、也有更多时间去开始学习中医、人智学、食物议题等。冬天有了更多自己时间我们和家人一起腌酸菜、腌辣白菜、酸萝卜、自己亲手做各种吃的,我们也生活里慢慢感受北方的饮食文化、寒冷和疫情带来的居家的对于家的思考。和家人相处的距离改变,也是我和大强面对家庭、关系的考验。


在城市生活十多年和真实生活的断裂、和自然的断裂、和自我的断裂,在生活回归到生活中,慢慢恢复感知,重新连接。无论在一日三餐的食物里又或在乡村的自然环境里,这一年里在很多个细节我对童年有了重新连接,对故乡有重新的连接,对自然重新连接,那些看似我忽略了很久的又遥远地方,一直在我生命的底色给我力量。当我重新感受、我看到自己沉浸其中而宁静和喜悦,我知道我在接近更真实的自己。

自制辣白菜


和婆婆一起腌酸菜


 漂泊  

今年我们整体的生活状态是“游牧式的生活”又不同于去年在路上的感觉。今年在河北和北京两地游牧过程中最大感受是“漂泊”,漂泊感是源于我们有着相对清晰想要落地做的事情,而实际过程着一直无法安定下来。我们也在“漂泊”里也会时不时开始冒出其他地方的可能性,比如广州、大理、中山、坝上草原、甚至福建、浙江其他省份等,仿佛又回到了我们最初出发前关于地方选择的纠结。这些纠结背后既有我们对生活方式的期待、对社区的期待、社会化与人交流的期待,也有着个人、家庭发展和经济上的考虑。我们也知道没有完美地方,更多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本身,相信有合适的机缘会出现。


 连接 


这一年里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也很多老朋友一直也保持联系,在彼此关注各自实践和发展。我们也时不时会在北京周边串门,从市区final home 到郊区青山在、同心公社、凤凰公社、小毛驴市民农园。‍

青山在,除燕山学堂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

无论是北京自然生活还是乡村招募我一直希望这些实践者们和他们做的事情、他们背后的价值观、理念能被更多人看到。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不过依旧抱着他们值得被看见,希望未来可以联动多做一些事情。

我们在凤凰公社参加活动


和朋友一起在昌平小院

最重要是我们虽然各自在在自己的路上,在不同地方,但是我们心里知道有这么一群人也在同一个方向,一同前进,这是连接在一起的力量。


 最后 
我们第一年探索生活在最初愿景里带着我们更多浪漫化的想象和憧憬,在实际生活里我们看到这样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且比我们预想中节奏还是慢很多很多(最初设想里我们3个月左右可以定下居住开始实践)但是实际我们目前还是半游牧状态还在寻找我们落地的地方。过程着有过期待、兴奋、失落、彷徨、着急、摇摆、焦虑等,最后我们学习在不确定中接受这样的不确定性,调整自己、安顿自己、回归平常心。

个体想自由探索、回归乡村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探索一条具备生态可持续性与心灵满足感的生活之道是一个非常非常缓慢的过程



谢谢大宝在疫情期间寄来了珍贵的药物。

谢谢高娃、小夏、谭哥、月华、昱晓、盟雪、子龙 、小强和欣奇、桃子、晓峰、姑姑、还有爸妈投喂的食物。

谢谢兰枫、阳光、文苑、鸿雁、明英推荐和赠送的书籍,怀孕和育儿的经验分享。

谢谢晚风、女王的衣服(特别感谢女王收藏了宝宝各类物品3年一直等我)

谢谢婆婆收藏了很多旧的毛衣、布料,制作很多实用物品,还给我织羊毛裤。

谢谢美勤、didi、二师兄、竹子、良燕、佳丽精心的礼物。

今年也要谢谢北京收留我们的友邻们、凤凰公社、同心公社、青山在、鲸鱼、马克和娇娇、莲子。‍‍‍

谢谢乡建院的李昌平老师、小毛驴市民农园的黄志友老师、燕山学堂的卫宏老师、同心公社孙恒老师,许多老师、圣水莲庭的海南姐、k哥、和我们分享乡村发展实践经验,一直关心和帮助着我们。

特别要谢谢燕山学堂还有学堂的各位朋友们,你们包容和开放让我们有机会一起生活、一起做事情。‍‍‍‍‍‍‍‍‍‍

还有很多朋友,没能一一列举,最后感谢一直在远方或屏幕前关注、关心我们的朋友们,你们的支持也给了我们力量。祝福大家明年有新的开始,事事顺利。‍‍



 加入年终总结计划 

在写年终总结时间里和青山在朋友交流了几次,我们刚好都在书写自己的年终总结。我们一致认同在年终总结写作里,我们不仅梳理了这一年我们故事经历,也在写作中思考、对自己生命的沉淀。也想象着如果有更多人一起加入这个计划会更有意思,一方面在文字中交流、看到不同个体的故事和经历、二是通过文字认识彼此的我们,可以在正月某一天一起视频唠嗑、互助前行。于是一起线上策划了这个计划,欢迎大家一起加入!




时间:2023年1月1日—2023年2月19日(正月最后一天)‍
形式:自由书写、‍‍‍‍‍‍‍‍‍‍‍‍‍‍‍‍社群传阅 、视频交流
费用:随喜(欢迎打赏支持组织方)









如果你对我们故事感兴趣
欢迎关注公众号查看菜单更多内容

  实践者探访系列   

合集

自驾180天探访乡村和返乡青年

北京

探访京郊农场和那些有趣的人

云南

在大山里探索教育公平和乡村振兴|探访丽江阿纳果田野学习中心

探访大理土陶古村落和这里的年轻手艺人

四川

一座看见雪山的公益图书馆和一个藏族青年的梦想

在大凉山种苹果的新农人

黔东南

去黔东南没有游客的小众侗寨玩是什么体验?

黔东南流芳村侗族婚宴记录||黎平县流芳村

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之美|黔东南

旅行除了美景,再就是见新老朋友|贵阳

广西

你会去一个没名气没游客的村庄吗?

去乡村生活,你父母同意吗?

在乡村公益拍照

其它

那些离开城市去乡村生活的年轻人,他们怎么样了?

探秘中国小吃网红第一村?|袁家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小探索生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